绵师人物

【榜样教师】刘兴萍:用努力书写教师芳华

  发布时间:2021-12-03 10:50:37  浏览: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诗人郑燮的《新竹》写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写出了新生力量的成长离不开老一代的扶持教导。这些年,有这样一群优秀的人,他们以育人为本,不图回报;他们不是歌手,却字字叩击学生的心灵深处;他们不是画家,却为学生涂彩出绚丽的学习之道;他们不是医生,却时常在学生迷茫之时,送上良药;他们把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学生,带出了一批活跃在基础教育一线的青年教师们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从业者。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兴萍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意恒往之,行始坚之

“我永远自己不满足,我永远“追求”着。”

2010年11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课程思政教学,目前是马院概论教研室的一员,“课程思政”教师宣讲团成员,教学经验相当丰富。但她从不满于现状,抓住每一次提升的机会,挑战自己。

十多年的教学历程,一路走来,刘兴萍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甘于付出,在教学领域获得多项教研成果,前后发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认同度的调查和思考—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与量”问题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精准扶贫新思维探索》等多篇学术论文。在学校,她也多次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接受其他学院、单位邀请,参加课程思政宣讲交流会。——从2018年到机电工程学院进行“课程思政”主题讲座,到2019年参加外国语学院组织的课程思政宣讲交流会,再到2020年参加校团委组织的有关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宣讲会,刘兴萍一步一步的扎实积累,让她收获颇丰,思政教学能力更是得到大幅提升。目前,除了担任教学工作,她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学院教务办主任,主要负责学院的教学安排和学生教务等工作。

工作的叠加,让刘兴萍变得愈加忙碌,但细致耐心的她,仍旧将各项工作安排的有条不紊。“教务工作很多,很繁杂,排课、考试安排等一点差错都不能有。我习惯用纸记录好每天的工作内容,做到每项工作胸有成竹,便捷快速地为老师和同学服务。”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师生们的肯定,证明着刘兴萍的功夫没有白费。

去年,刘兴萍凭借其扎实的思政课功底,由学院推选参加第五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敢于挑战的她抓住了这次提升的机会,但竞赛过程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赛课初审后,刘兴萍因身体原因,进行了一次手术。当时正处疫情期间,医院不允许家人长时间探望。于是,她将电脑搬到医院,在病床上一遍又一遍的研究课件,等待初审结果。术后,在家静养的她收到初审通过通知,可以进入决赛准备。

但身体状况,似乎让她无法顺利完成竞赛,陷入徘徊——坚持?放弃?

“我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身体可以慢慢养,但机会只有这一次。”刘兴萍毅然选择了坚持。

更多时间只能躺在床上静养的刘兴萍,叫来女儿小苹果帮忙。提前将课件稿打印出来,让女儿帮她念比赛限定的15个主题的课件稿。她一边听一边记,进一步熟悉稿件的内容。身体状况稍微好转后,刘兴萍常常拿小苹果当听众,模拟真实上课场景。她不止一次地将15个课件讲给上小学的小苹果听。“她虽然不能完全听懂课程内容,但是还是能给到我一些回应,有一些收获,对我们俩来说都是提升。”

反复熟悉,反复试讲,反复修改,反复完善。 功夫终不负有心人,刘兴萍在决赛中稳定表现,最终获得三等奖。她感慨道:“通过这次经历,我收获了很多——艰难也好,犹豫也罢,其实更多的是得到提升后的快乐。”

去年的那场比赛,对于刘兴萍来说,是一场深刻难忘的经历。取得这些成绩后,并不意味着攀上高峰,而是更大的鞭策和动力。她说:“自己需要不断保持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对得起学院培养和学生期待。”她坚持在教学上、教务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自己的执着和不懈努力,诠释着一名绵师教师敢于拼搏,勇于逐优的优秀品质。

心有榜样,行有所向

刘兴萍认为,是榜样的力量,促使她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来自农村,在一个小县城里读高中的刘兴萍遇到了一位特别好的班主任。“他不仅课讲得好,平时也特别照顾我们。冬天的时候,会帮我们洗校服,常常与我们谈心,鼓励我们,让我们这些从农村来的孩子建立信心。”高中班主任对刘兴萍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而刘兴萍也一直将高中班主任视为她的榜样,不断努力去成为像班主任那样的好老师。刘兴萍认为对待学生不能仅停留于教学上,更要在平时中做出实际行动,给予出真心关怀。如今作为马院讲师的她,主要负责大三专业课的讲授,为了与同学们走得更近,也为了激发同学们的主动性。刘兴萍的课堂有个不成文的加分项——能被她记住名字,就能够为平时成绩加上一分。这样的方式一出,她所教的学生,无论是马院还是其他学院,课上还是课下,大部分同学们都活跃了很多,想尽各种办法,让她记住。而刘兴萍对待学生,也是耐心细致,课前课后主动与同学们交流,并善于倾听同学们的课堂反馈。有同学提出她上课语速稍快,刘兴萍便一直放在心上,每次上课时都特别注意,下课后也会主动询问同学,她的语速是否过快。

如今到绵阳师范学院工作,刘兴萍也遇到了另一位榜样——韩晓娟教授。韩晓娟是马院的副院长,她曾获得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10余项奖励,2014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表现优秀,被推选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

在之前赛课的过程中,韩晓娟给了刘兴萍很多许多建议和意见,也给了她许多精神上的激励。“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刘兴萍发自内心的感慨。不仅仅是在竞赛中,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韩晓娟的刻苦与优秀也时常激励着刘兴萍。“韩晓娟教授,她真的非常刻苦,有时凌晨两点还给我传资料,传文件。她是我工作上的一个榜样,从她的身上我能够学到很多。”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刘兴萍不断努力,也让她有了更明晰的前进方向。

关爱学生,潜心教学

古者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刘兴萍不仅教给学生学习的道理,同时也给予学生关爱之情。

教学方式上,刘兴萍不赞同“我讲,你听”式的传统形式。她强调要突出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一个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对事物的判断有更正确的看法。‘尽信书,不如无书。’无论学习什么,会思考、懂思考都是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素养。”每次上课前,刘兴萍会花大量时间备课,多以各种案例或故事去侧面呈现书上的理论知识。在她的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得到学生们自身的看法和见解回应后,再做出指点。这样,一则理论,才能更好被理解、吸收。另外,刘兴萍也十分重视课堂的多样性和互动性。她很善于抓住学生的特长,将课程内容与同学们的兴趣结合起来,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上课。一次,她给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学生上课,第一堂课下来,许多同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的知识一点不感冒,最终课堂效果也是特别不理想。于是,刘兴萍巧妙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将音乐搬上思政的课堂。遇到合适的机会,刘兴萍还会请同学现场演唱一两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歌曲。运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她的思政课得到认可,学生的听课效益更是得到了极大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课堂教学,刘兴萍还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她常常鼓励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她建议,学思政,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材,要多读、多看、多走。如果不能有效投入实践,理论知识再多,终究得不到深层次的提高。”

教书,是刘兴萍钟爱一生的事业,她关爱学生,以真心对待学生,以谦虚的姿态与学生一路同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3班学生张利说:“刘老师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老师,她从事学院教务工作,平时工作繁杂,但对于前去寻求帮助的同学,她一直都耐心解答,提供帮助,在我值班期间也特别照顾我。”短短话语之间足以显现刘兴萍对学生的照顾与培养。而她自己却常感遗憾:“我家在校外,平时和同学们沟通交流的机会还不够多,我非常希望能和同学们进行足够的交流。”不难看出,对于刘兴萍非常看重和学生的交流和相处,希望能了解他们,走近他们。

对于刘兴萍来说,做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寓教于学,能把自己所学知识教给大家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从教多年来,她始终保持着一颗求学、教学的心 ,以热血浇灌青春之花,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做追梦人的筑梦人。

也许已经获得了一定成绩,但刘兴萍对自己,对教师这个岗位,始终保持着清晰的认识,她说:“要做高校教师,首先心态得摆正,得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这是一个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要教好学生,你就必须不断进步。”

苦心耕耘育桃李,一片冰心在玉壶。多年的教学生涯,让刘兴萍深切感受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的分量。相信,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会使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她仍将默默耕耘,上下求索,不断探索,去书写教师芳华。

人物简介:刘兴萍,四川彭州人,硕士,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曾获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绵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18年获得绵阳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0年获第五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 徐圆 蒲艳慧 审核:彭康华)